《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发布 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6月21日发布的《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提出,完善汽车标准体系规划,针对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实际需求,推动建立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面临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问题挑战。在此背景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成为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快急需标准研制
电动化趋势已经确立、网联化技术规模化应用、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广泛搭载于量产车型之上……在实现“新四化”的进程中,我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的“风向标”。今年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有望接近50%、前5个月具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乘用车的渗透率突破了50%。种种迹象表明,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超业内预期。
记者了解到,《工作要点》并非每年固定发布,而是基于特殊发展背景才对外发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持续迭代,给消费市场带来更好体验的同时,实现全领域的标准化发展尤为重要。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应的高标准作为支撑。为此,《工作要点》提出,紧跟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实际需求,开展汽车行业“十四五”技术标准体系实施效果评估,启动“十五五”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推动构建覆盖产业链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更好适应技术和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建立新能源车标准体系,开展汽车双碳标准体系研究,以体系为“纲”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车、汽车芯片、汽车双碳等重点领域标准研制。
许海东表示,汽车供应链基本稳定并保持高效是车市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芯片话题屡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这表明其在未来车市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标准化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使国产芯片发展速度更快”。
记者注意到,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是新政实施的重点目标,其中包括持续完善新能源车标准、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夯实汽车电子标准、部署汽车绿色低碳标准等5个方面,以填补相关领域的标准空白。
此外,随着我国汽车出口以及自主品牌国外建厂数量显著增多,推动标准国际化高水平发展同样重要。《工作要点》在推进汽车标准国内国际兼容、深度参与联合国汽车技术法规制定、推动汽车国际标准研制、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也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在以电动化为基础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下,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消费者用车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工作要点》不仅仅是对汽车产业以及汽车企业提出要求,还以消费者客观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制定标准体系改善消费市场用车生活环境。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作为其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发展迅猛。但我国动力电池相关的标准较为单一、缺乏广泛性。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动力电池标准主要基于2015年发布的6项国家标准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有关动力电池规格、管理、回收等尚未有标准出台。因此,建立相关的国家标准十分必要。
此外,2023年以来,近20家车企纷纷加入“换电”阵营,宣称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充换电服务。不过,受限于不同厂家、不同车型之间的动力电池规格尺寸和材料差异,换电模式落地前景充满未知。记者了解到,由于储存空间有限,一家换电站能够同时储存20块左右的动力电池,不可能储备市场上所有规格的动力电池。消费者驾驶一辆支持换电的新能源车,驱车前往换电站可能会面临无法换电的窘境。由此可见,统一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是换电模式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对于上述问题,《工作要点》提出,加快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以及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制修订,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开展动力电池耐久性、规格尺寸、回收利用等标准制定,以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标准预研,提升动力电池性能水平。
伴随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汽车对芯片等级的要求也随之提升。面对瞬息万变的道路环境,只有符合高级别车规等级要求的芯片才能提供准确且灵敏的反应。如果自动驾驶传感器领域芯片出现卡壳或迟顿现象,势必会增加风险隐患。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率,《工作要点》要求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汽车芯片信息安全等标准研制,提供汽车芯片基础技术支撑。同时,推动制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等标准,明确各类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确保相关芯片能力满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需求。
技术创新标准先行
谁掌握了标准,往往就赢得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主动权。业内人士表示,此前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新能源车是扭转这一局势的不错选择。
譬如,当前大功率充电市场关注度居高不下,但如果充电桩与车辆的通信协议不遵循同一个标准,就会出现无法匹配的情况。实施大功率充电标准配套标准,可以让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放心规划部署网络,迎接快充时代的到来。
此次《工作要点》把“提高电动汽车充电便利性”当作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加快发布实施大功率充电标准配套的控制导引、通信协议以及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等标准。同时,推进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换电兼容性测试、换电电池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研制,支撑换电模式商业化。
标准先行是车市转型发展的制胜法宝。“这些年我国持续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战略,我国主导的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标准,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采用。”在谈及汽车标准化发展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侯福深介绍道。
为适应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阶段的新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修订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提出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涵盖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关键系统等安全标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对标准化的需求。
谈及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标准体系建设关键在于规划、重点在于实施,要从统筹协调、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宣贯实施4个方面加强体系实施的保障。标准的实施最重要的还要能够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协调,“在《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下,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开展的不同性质和层级的标准化工作进入了发展活跃期,不同性质的标准层出不穷,部分标准出现了内容重叠、指标雷同等现象,不利于标准化乃至行业发展,建议推动多层次标准协同联动,营造标准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汽车点讯)”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频道热点